濁酒,並不是日本獨有的名詞,不同口味的米制酒、只要外觀混濁便可以稱為濁酒,並不一定專指日本酒。其實濁酒正是清酒的前身,是最早期酒的形態。當年的《三國演義》中,便有一句「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濁酒一向不是新鮮事。而清酒的釀造工藝,是唐朝時從中國經北韓半島傳入日本的,明顯地濁酒在世界上已存在多年。
在日本,早在公元前300年的彌生時代,人們便開始用米造酒,而那個時候釀出的酒都很黏稠呈漿液狀,因此並不是一種飲品而是食物。历經了幾個朝代的發展,及後奈良的僧侶發明了用布袋過濾把酒和酒粕分離,才有了賣相更幹淨的清酒。
日本的濁酒,稱為 にごり酒 或 Cloudy Sake,在清酒釀造完成搾取酒液時,選擇了網目較粗的過濾方式來留下較多比例的酒粕,或是在搾取時先分離,之後再刻意將酒粕加入酒液中,也稱為濁酒,簡單的說即在酒液中仍保有酒粕(釀造發酵過程中未完全溶解的原料)的日本酒。
濁酒較容易感受到原物料(米、米曲)米香飽滿綿滑的新鮮風味。由於保留了酒粕所以口感可能會帶微甜,若酒粕比例偏高則口感更濃稠。濁酒一直離不開甜字,雖然酒精度跟清酒無異,但卻是更適合用來做果酒,跟柚子、桃子等果味融合更是天衣無縫,有些甚至混入抺茶,這些新派濁酒更格外受到女性青睞。
跟據<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部)>指出,濁酒中的酒粕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食物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因此適量的飲用濁酒對健康想必是有益。近來有些酒造會將多餘的酒粕提取,造成副制成品,如蛋糕餅食或美妝品等。
其實濁酒視乎酒粕的量的不同,也可以分為四類:
1.霞酒 (Kasumi),也叫薄濁酒,它的酒粕量最少。即使把酒瓶搖晃起來,酒體仍然基本是透明的,只會略帶糢糊。喝起來口感和一般的生酒沒有太大區別,但通常會略多一些甜味。
2.「澱絡み」 (Origarami),它的酒粕量比霞酒略多一些。如果靜置,瓶底的沉澱會非常明顯。甜度比霞酒也略高。
3.濁酒,也叫「Nigori」或Cloudy Sake,也是我們最常見的濁酒形態。酒粕含量比前兩類更多,酒體搖晃起來呈明顯乳白色;靜置的話瓶底的沉澱會很多。口感相當濃稠,又綿又滑。
4.最後一類,名字很有趣,叫「泥泥」DoroDoro。是最濃的濁酒。其實它和上一類的「濁酒」相比,區別比較小,就是相對來說有更多酒粕量。喝「泥泥」的時候,有在喝粥、甚至吃飯的感覺,就像添加了酒精的食物一樣。味道也是甜甜的。
有些酒廠在釀造濁酒時,未經加熱殺菌處理,該濁酒可能於裝瓶後繼續進行發酵,會帶有氣泡,稱為發泡濁酒或活性濁酒,有些酒款會特別標示提醒小心開瓶,避免造成酒液大量噴發。
要飲用濁酒也可以有兩個飲法:
1.濁酒開瓶後,可先不搖晃,倒出上半部經過沈澱、清澈透明的酒液先品嘗原酒味。
2.輕松地將瓶身上下翻轉數次,讓原本沈澱於瓶底的酒粕和酒液均勻混合後,倒出飲用,一嘗混濁後的風味。
其實濁酒也適合溫熱後再飲,會有另一番風味。說到搭配料理,日式關東煮、火鍋、串燒等,都跟濁酒很配!
在古代,濁酒是用來祭祀天神所用的聖酒。在日本著名景點,岐阜白川鄉,每年9月底至10月中旬將會舉辦整年最隆重的」濁酒祭」 (どぶろく祭 Doburoku Matsuri) 來拜祭山神。白川鄉全鎮的神社都會舉行神轎出游,舞獅表演,以及代表白川鄉历史與傳統的傳統民謠和傳統舞蹈。而」濁酒祭」顧名思義,最大特點為在祭祀典禮時,把邨民制作的濁米酒敬供給神明。
想一嘗濁酒,可以一試來自廣島縣三宅的」 千福 濁酒 「。酒廠株式會社三宅本店創業於安政3年(公元1856年),至今已有163年的悠久釀酒历史。一直致力推廣清酒文化及採用」千本錦」釀酒,釀酒師的悉心手藝,能釀造出不同種類及風格的清酒款。
J015 – 千福 濁酒 (にごり酒 Cloudy Sake)
酒逢知己,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