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 Belt,如果直譯的話大概是翻譯成「酒皮帶」,但事實上並不是哦,通俗的來說就是適合種植釀造葡萄酒葡萄的地區。從大區來分適合釀酒葡萄的種植範圍為北緯32°~51°和南緯28°~44°。因為,若天氣太熱,葡萄會成熟過快,釀成的酒酒精度足夠,但口感粗糙;而氣候若太冷,葡萄則難以成熟,及時勉強成熟,其釀成的酒也會蒼白無力,缺乏香氣。
地球上南北緯40度分割線,在常人看來也許只是劃分地球雨雪冷暖的坐標,但在釀酒師及愛酒人的眼裡,卻是一條美酒探索之旅。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兩條wine belt匯聚了眾多世界一流的葡萄酒釀造區,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的無數葡萄園坐落於此。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資源造就了法國波爾多、勃艮第,澳大利亞艾登山穀,意大利托斯卡納等世界知名的葡萄酒生產區,世界著名酒莊大多都分布在這一緯度線上。在地圖上我們也看到即使在這兩條溫度適宜的地帶也並不是所有的區域都適合葡萄生長的,他們大多是靠近沿海,或者一些山坡上等等。
雖然有很明顯的南北緯區分帶,但是我們在給酒大致分類的時候卻從來不以這兩條wine belt來進行區分,而是以新舊世界來進行區分,眾所周知新世界的酒宛如少女般熱情奔放,而舊世界的葡萄酒卻猶如智者般經历歲月的洗禮,有著历經風霜的韻味。為甚麼在區分的時候沒有選擇用緯度來區分呢?繼最早資料的記載,葡萄酒的釀酒技術開始大概追溯到公元前,歐洲最早的種植葡萄並釀造葡萄酒的國家是希臘,當然這些我們都很難追溯了。那葡萄酒是怎麼傳播的呢?其實眾多吃貨們都知道啦!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美酒那便會有市場的需要,有了需求那麼一切的傳播便都是自然的,而傳播自然也是由近而遠了。從下圖我們便很容易看出來了。
而新世界釀酒技術則是從舊世界根瘤蟲的爆發之後釀酒技術才慢慢的開始,其種植的方式也更現代更商業化。由此可看出葡萄酒如果僅僅是以wine belt 來進行劃分的話不能很好的體現其風格,历史等。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生物技術越來越成熟,適合葡萄生長的區域也越來越廣,葡萄種植者也在不斷的開拓嘗試在新的區域種植,同時釀酒師也憑借著自己高超的釀酒手藝釀出更多風格迥異的的葡萄酒。
我們沒有辦法說在這兩條wine belt哪一條最好,哪一個區域是最棒的。而你若想知道您最傾心的美酒帶究竟在哪一條,不妨帶著探索求知的心一一品嘗。或者跟隨著我們為大家尋找美酒的步伐一一探尋。生命的美好不就是探索那些未知?
酒逢知己,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