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些术语,再也不入坑。日本清酒也不例外,酒标上的信息读得出却读不明,而它正能帮我们解读酒的质量等级、工艺、口感风味,看完之后相信你能选到一瓶质量不差还具性价比的心水之选。
其实清酒原料很简单,由蒸米、麹、酵母、水酿造而成,用最朴实的原料能够做到知名令人垂涎液体,日本的清酒做到了“极致”。让我们认识一下清酒的那些事吧!
酒母是清酒最原始且最重要的一个根基,通过麹菌将米的淀粉分解成糖分得到“麹米”,然后再与酵母培养发酵形成“酒母”。通常我们见到酒标上标有“生酛”、“山废”,其实是酒母的不同培养方式,还有用得最多的速醸酛,对酒母培养时间及口感风味大有影响。
生酛,培养酒母最古老的方式,乳酸菌来自酒厂,藏人在小木桶周围拿着木棍捣米,这一动作称为“山卸”,用来加快淀粉糖化以及乳酸菌的作用速度,培养周期需要4周左右时间,酒体表现醇厚味烈、酸度通常较高。
山廃,与生酛一样乳酸菌来自酒厂,酒母培养周期需要4周左右时间,相比生酛少了一个工序“山卸”,但依然可以正常生长并分解,而质量并没有相差,同时为酒厂节省人工。酒体表现醇厚复杂,有更好的酸度表现。
速醸酛,市面上绝大部分酒用速醸酛来酿造,乳酸菌是从酒厂外部供应商购入,即节约酒母培养时间及人工成本,只需2周时间就可以进行下一酿酒步骤,口感温和清爽,香气淡雅。
发酵完之后,将桶内酒醪倒入滤袋进行压榨得到偏黄色酒液并带有少量酒粕,还需要经过用活性炭过滤的精细环节才能得到清澈透明酒液,而未过滤或粗过滤的被称为“无过滤”。此时酒香奔放而多些复杂,带有绵绵质感。
在出厂售卖之前,由于在发酵酿制过程中还有酵母菌及微生物存在,会通过两次巴氏杀菌工序将菌类消灭,这一道工序称为“火入”。如果你见到酒标写着“生酒”,那么刚好相反,两次巴氏杀菌工序都没进行处理,口味清新、香气丰富华丽、喝起来酸酸甜甜!若只进行一道工序按储存前后还可以分为生诘酒和生贮藏酒,酒的质地沉稳、口感平顺柔和、酸度和甜味适中,香气不像生酒表现得突出,四者在鲜度上表现:「生酒」>「生诘酒」、「生贮藏酒」>「火入酒」。
酒精度数亦是很影响口感的一个因素,一般会在酒当中加水调整酒精度数,没有加水的称为“原酒”。酒精度数较高,大约在18~20%左右.口味浓厚深醇,适合添加冰块或冰冻喝法。当然,如果未进行两次火入又未加水调和便是娇贵的“生原酒”,因为它的保鲜期会缩短,大多数在冬季里特定发售,但能深深地感受到丰富的甜味、脂味与酸味,强烈而浓郁。
简简单单的原料,不同阶段进行细分做到极致,表现出多元丰富的口感与香气,当你见到酒标不同术语你就会知道哪杯是你的酒啦!
酒逢知己,一起讨论吧!